晨雾未散的昌乐园社区,报箱上凝结的露珠还未滴落,物业值班室的电话已经响了三轮。“六楼水龙头好似得咗哮喘病”“呢个月嘅水表数系唔系唔啱啊?”......夹杂着粤语的焦急声浪一阵又一阵。这座建于上世纪九十年代的小区,在岁月侵蚀下,供水系统已逐渐老化。当广州市第五批供水服务到终端项目落地时,这个居住着近两千户人家的老社区,成了供水改造的“重点攻坚地”。
近日,由广州水投建工集团公司所属建安公司承建的第五批(荔湾、白云、天河、海珠区)供水服务到终端供水设施维修改造项目工程总承包(第2标段)获得了昌乐园社区及周边居民与物业公司一同赠予的锦旗。这已经是项目经理成兆宁接手第五批供水服务到终端项目工作以来,带领团队荣获的第三面锦旗,即便如此,他仍然激动到久久无法平息,在昌乐园社区党群服务中心门前,“二次供水为民生,为民解忧暖人心”的金字在晨光里跳跃,红绸翻飞间,去年那个暑气蒸腾的午后突然撞进成兆宁的眼眶——阿婆端着凉茶的手颤巍巍悬在门槛上,“后生仔,六楼啲水断断续续,几时可以搞掂啊?”老人浑浊的眼里闪烁着期待,让这个从业十四年的老工程人喉头一紧。
这个旨在升级水压、净化水质、重构供水网络,提升居民用水质量的民生工程,实际施工过程的艰难却远超预期。在楼龄比施工员年龄还大的小区铺设新管道,面临诸多挑战——施工围挡刚占了两米过道,晨练归来的大爷背着手问到:“你哋甘样整,我哋点晾衫啊?”项目经理成兆宁立即上前解释道:“不好意思,我们会尽快的,两天后这里就能恢复”。话音未落,一辆轿车“唰”地降下车窗:“车都过不去了!”成兆宁小跑上前,“不好意思,麻烦走这边……”这样的场景,每天要上演几十遍,居民的意见和要求五花八门,为顺利推进工程进度,成兆宁几乎每天都奔走在各个施工点进行协调。
功夫不负有心人,改造后的昌乐园焕发了新生,智能水表取代了蒙着水雾的机械表盘,二次供水泵房昼夜不停着输送清水,建设完成后,不少社区居民自发的前来围观,阿婆眼角的笑纹里似乎包含赞许。
昌乐园社区的焕新蝶变,正是广州市第五批供水改造工程的缩影,从白云山麓到珠江南岸,成兆宁团队的16673次叩门声,化作天河、白云两区16673户居民的“水无忧”。那577个晨昏丈量过的楼道,234场调解会焐热的石凳,最终都凝成锦旗上的金线。当春风掠过焕新的供水管网,千家万户拧开龙头时,飞溅的水珠里绽放着整个城市的春天。